似是而非的成语故事


似是而非

拼音sì shì ér fēi

基本解释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似是而非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似是而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劳燕分飞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酒囊饭袋 宋 陶岳《荆湖近事》:“马氏奢僭,诸院王子仆从烜赫,文武之道,未尝留意。时谓之酒囊饭袋。”
信及豚鱼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用心良苦 清·钱谦益《题怀麓堂诗钞》:“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诗疗之,曰:‘此引年之药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
高步阔视 清·袁枚《新齐谐·冷秋江》:“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阔视,持大扇击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东》,于于然来。群鬼尽散。”
三人行,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